English

衡水市国企资产10年增值3倍

1999-10-27 来源:光明日报 通讯员王平权、张敬国 记者蔺玉堂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通讯员王平权、张敬国记者蔺玉堂)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如何才能走活国有企业这盘大棋?河北省衡水市从本地实际出发,通过“扶强活小”战略的制定与实施,全市国有企业出现了满盘皆活的可喜局面。到1998年,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比1988年增值3倍,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居全省之首。今年前7个月,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比去年同期增值13.1%,实现利税增长67.8%,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
衡水原是一个农业大市,没有一家中央部属企业和省属企业,市、县属国有企业几乎全部是小型企业,且技术落后,产品档次低。随着改革的深入,这个市创造了以强带小的“企业代管加兼并”的改革模式,就是优势企业受劣势企业资产所有者(政府)的委托,在互需、互补、互助,共同发展的前提下,对劣势企业代行经营管理权并承担经营后果,视生产经营情况再由管理者决定是否兼并,为今后企业集团的组建创造条件。衡水市制药厂由于管理不善,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困境,1997年河北冀衡集团对其实行代管后,选派两名厂长赴任,输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充裕的生产资金,很快使制药厂扭亏为盈。冀衡集团几年来通过对几家劣势企业的代管、兼并,盘活了上亿元沉淀资金,自己也由最初的一家小氮肥厂发展成为拥有11个分公司,集化肥、化工、制药于一体的河北省百强企业。目前,全市已有91家优势骨干企业代管、兼并了171家劣势企业,盘活存量资产7.6亿元,解决了数千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。这种改革形式,既使优势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,强者更强,也使一些小、微、亏企业走出低谷,由弱变强。

这个市筛选了38家强势骨干企业,从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和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,促其上档次、上规模,并在这些企业和一批班子强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中具体实施了“1+1”工程,即:保证每个企业每年新上一个技改项目或新产品开发项目,政府对新项目予以扶持,加大多方面的投入,培育其成为利税超千万的骨干企业,扩大规模和效益。仅去年一年,全市就新增利税超千万的企业9家,有6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行列。与此同时,这个市对诸多小企业采取了“一厂一策”的灵活措施,给他们以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,先后探索出了企业“打捆”、股份合作、合资改制、租赁拍卖等10条小型企业改革的路子,不看形式看效果,以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小企业的发展活力,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,从而使73家小、微、亏企业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。衡水涤纶缝纫线厂建厂6年,亏损3000万。1996年底,企业与美国一家公司合资组建了衡美纱线有限公司,把外方在国际市场的优势与自己的设备技术优势相结合,产生了1+1>2的效应,迅速摆脱了困境,今年上半年实现利税643万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